《教智融合背景下以脑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研究》中期报告-j9九游会登陆入口

《教智融合背景下以脑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研究》中期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6-28 16:28:25 浏览次数: 次 【字体: 】

教智融合背景下以脑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一、课题简介

1.课题简述

教育既是立足当下,也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学校教育应当主动适应变化,积极促进变化,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教智融合背景下以脑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促进课堂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在了解和把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地运用当前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软件和教学硬件设备,引导学生在智慧的教育课堂环境下展开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进而不断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遵循规律、尊重科学,以脑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更贴近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究、合作等多方位能力,最终实现适应未来学习能力的综合素养提升

2.课题由来

通过查阅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不难发现,关于教智融合的研究比较少,集中在智慧教教学的研究;脑科学成为现代教育比较聚焦的课题研究点;项目教学从理论到实践,涉及高校、中学、小学,都充分肯定了项目化教学的优势和地位,它对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相当对项目化教学的应用更多的集中于大学、中学和职业教育领域,而在小学阶段的项目化教学的实施面不广。

在文献检索中发现,整合三方面的研究少,在笔者看来,教智融合是教学开展的技术支撑,“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是实施依据,项目化教学是学习方式的转型。三者相融,合力实施,将推动新时代下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的转型,助力学校教与学的深度改革,值得研究与探索。

3.课题界定

课题的核心概念为教智融合以脑为导向”和“项目化学习”。

教智融合:是教育教学与技术融合的新表达,是融合应用、教育创新的新阶段、新境界。教智融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新情景,打破教学时空,线上线下融合的多途径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充分地尊重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全面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以脑为导向:基于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巨大进步与研究成果,并把它们应用到教育实践领域、改善教育过程的一种教育理念。建立在严格的科学研究基础之上开展基于“脑”的项目教学,以元认知理论为支撑,综合了神经、认知科学的研究以及基于以上研究的有效教学方法,把脑科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的教学策略。

项目化学习:基于真实情景,问题化驱动的项目化学习。教学中,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对真实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持续探究,达到对核心知识的再建构和思维迁移。

4.研究目标

   探索教智融合背景下以脑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研究具体的应用策略,积累以脑为导向实施项目化教学的案例,并对案例分析和研究。

以教智融合为背景营造出独立探索、互相交流、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情境,探索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提升学生能力,研究最优化的教与学的范式。

研究教智融合背景下脑科学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用途,探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结合脑科学,提高教师的能力与综合素养。

5.课题研究内容

(1)以脑为导向的项目化情境创设研究。

教智融合背景下,以脑为导向,开展情境创设研究,开发课程资源,利用科学识记方法,注重联结、应用、延展深度思考与学习,实现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发展向创新发展转变,聚焦新时代育人理念,实现深度有效、高效学习,以期达到教育教学科学地发展的目的。

(2)以脑为导向的项目教学实施研究。

在学校教研备课组为中心,开展多学科、多年级的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聚焦核心知识,跨学科整合学习,指向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综合素养达成。校内建设、校外实践双向研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提炼,形成理论成果和实践案例。

(3)以脑为导向的项目化评价机制研究。

通过不断实践和调查研究,形成以脑为导向的完整的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实现教——学——评一致,形成学校的评价特色。

研究的重点:课题2、3

(1)以学校教研组为核心成员,开展多学科、多年级的以脑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通过不断实践和调查研究,形成以脑为导向的完整的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实现教——学——评一致,形成学校的评价特色。

二、研究情况

1.理论学习,扎实开展

理论是实践的总结,是实践的指导。理论学习主要以教研组为单位,由教科室围绕课题研究核心词“教智融合”、“以脑为导向”和“项目化教学”选择学习资料,由各学科教研组长组织学习活动。

2.科研活动,有序渐进

2022年1月

校长主持期初工作布置会,课题组成员明确自己在本阶段课题研究过程当中所承担的任务以及本学期的研究重点和思路。

2022年3月

由教科室组织教研组长开展研讨活动,制定“教智融合背景下以脑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研究评课活动表”,进行观课、评课。

2022年7-8月

全校范围内开展“项目化学习设计方案评选活动

2022学年-2023学年

每月开展月度展示课,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梳理研究过程,交流研究方法及问题,在反思中调整、改进。

2022年9月

邀请区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周健老师、市教育领军人才王晨光老师来我校指导“十四五”课题。

2022年10月

各学科教研组长带领开展项目化学习系列活动。

2022年12月

各项目化学习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以“月度展示课”的形式进行总结汇报。

2023年4月

课题组成员对本课题研究进行阶段性总结,以案例、表格、论文等形式积累、丰富研究成果。

 

三、课题研究方法和主要措施

1.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法:通过在教育中对反复练习、信息精细化、生成效应、行为表演、发声效应、努力建立意义、“图画优势效应”、 “闪光灯记忆”等理论的研究,学习《脑科学与课堂》、《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研究教智融合背景下以脑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

(2)教育实验法:教师立足自己所在的班级,通过对比实验前后的变化,找到合适的数学艺术整合教育方式,提升学生艺术思维和学习能力。

(3)案例研究法:通过对项目化学习案例进行归纳与分析,将整理的信息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对案例进行有效评价。

2.主要措施

(1)自我分析,明确要点。

通过文献研究,探究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学校开发与实施的条件,梳理现有教智融合背景下以脑为导向的项目化学习教育理论,建立理论学习制度。深入分析小学不同学科的特征,调查研究项目化学习的优点、缺点及制约因素。确定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明确研究方向和任务。

(2)专家引领,全员研训。

结合本校发展规划,确定课题思路,撰写课题报告,邀请专家论证。在此基础上对教师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为课题实施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3)科学开展,循序渐进。

组织课题组核心成员讨论制定课题研究的整体计划和阶段性计划,确定适当的以脑为导向的项目化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并对整合目标、整合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等进行系统设计,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全面推进课题实施研究。

(4)加强管理,不断深化。

定期组织课题研究活动,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进行阶段性地成果展示、汇报、反思、调整、完善,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对教智融合背景下以脑为导向的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对策,从而为课堂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5)全面辐射,整理提高。

重视阶段性与终结性的课题研究成果梳理、汇报与展示,.形成教智融合背景下以脑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实践性理论和操作性样式。扩大研究影响,邀请专家参加课题研究的成果鉴定,并思考本课题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将课题研究向纵深推进。

四、课题研究成果

1.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课堂内外,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较大的转变,学生有了较强的知识运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并自觉地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起联系。

学生能够主动整合运用多种知识,展开持续而深入的探究,充分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多种渠道以及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应用的机会。

学生在课堂作业时,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积极地走向课外、走向社会进行实践,最大限度地开发、挖掘学生的潜在创造力。

2.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带动了课堂教学的优化。在研究实践中,教师努力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为自己的教育行为,升华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

在教智融合背景下,探索“以脑为导向”教学,教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学习方式开始发生转变,用项目为引领,设置研究性学习,教师能主动构建开放的学习环节,立足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脑”的力量,实施项目化学习教学研究,注重综合性与实践性,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实践体验为路径,以成果导向为目标,在促进学生进步的同时,教师素养也得到发展。

3.开展项目化学习系列活动。

《光影魔法》项目学生基于对摄影的兴趣,动脑、动手、动情,以光影知识作为基础,智育贯穿全过程;通过学习摄影构图、色彩知识等涵养审美情趣;通过制作拍摄道具锻炼动手能力;通过择取拍摄场地、架设拍摄设备等,提升体能;最后,用照片作为媒介,记录富有故事性的照片呈现五育融合的成果。

《校宠密码》项目以校园里的羊“明星”为支架和工具,开展了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活动课程。“身边的羊羊”是基础课程,在老师们的指导下,“看、闻、听、说、摸”孩子们认识羊,了解羊的成长。“羊羊与艺术”是融合课程,通过观察、思考、计算、实践、总结,围绕奥利奥一家,动手设计了个性化的名片,编写羊羊家的故事,绘制羊羊的幸福家园,搭建羊羊的家园模型等,羊羊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

4.在研究期间,教师也取得一些研究成果。

 

教师

论文

获奖或发表

周敏

《迷宫盘的设计与制作》

苏州市教育学会教学设计一等奖

《设计学习让思维可见,让创意显形》

苏州市教育学会论文一等奖

曹梅

《边读边写 写我所读 读写转化——谈整本书阅读读写结合》

苏州市教育学会论文一等奖

《含英咀华感受文言之美——四下《囊萤夜读》教学及点评》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苏志芳

《情窦初开时——八年级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江苏教育》

冯莹莹

《拓展资源 提升能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时路径》

科普童话·新课堂

 

、课题研究的疑难困惑

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有以下问题需要注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1.课题组个别参研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放得不开,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充分。 

2.对课堂中学生评价研究程度不够。

3.研究的层面和层次不充分主课题研究者应该是所有的一线教师,但在课题推进过程中,除了理论学习和方案解读、案例评比,其他的研讨活动只限于核心组成员,研讨层面有限,另外,各研讨活动间的衔接、延续、深化不够紧密,活动显得支离,缺乏深度和力度。

4.对本课题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教师的角度,更主要的是要加大力度进行学生方面的研究,即对学生参与的研究还需更全面、更深入。

5.本课题研究成果主要通过课题总结报告、教学研究论文等形式呈现。但是,如何使这些成果能够深刻体现设想中生活化的教育思想,真正落实到日常具体教学过程中,还是一个研究的难点。

 

、课题研究的后段设想

1.继续抓好理论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2.切实抓好课题研究的管理,对课题研究状况不断进行认真及时的调查诊断。

3.继续深入系统的开展课题研究,优化教学体系。 

4.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互相探究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教学点滴,解决疑惑,交流经验。 

5.加强听课、评课,研究教学模式。每学期课题组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不少于10节,并互相评课。每位参研人员依照课题研究的教学模式,对每学期每位教师的课题研究课从环节、过程、师生地位角色、学生学习方式、参与达成状态、课堂效果等诸方面进行评课。 

6.成果展示要具体:实验报告、论文、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学生作品和经验总结等。 

7.随时积累整理课题研究中的过程性资料,以免遗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