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评审书-j9九游会登陆入口

课题申报评审书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03 15:24:42 浏览次数: 次 【字体: 】

编号:            

 

 

 

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大脑友好型”学校生态建设实践研究

研究方向与范围 5.基础教育      

课题主持人:  焦晓骏  宋黎民        

所在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   

申报日期  2021.11.2            

 

 

 

 

 

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填报说明

 

 

 

1.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大课题、专项课题以外的课题申报者填写本《申报评审书》和《申报评审活页》。

2.封面左上角“编号”栏,所有申报者均无须填写,评审时由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填写。

3.“研究方向与范围”栏按《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发展规划要点》第五部分“重大课题与研究领域”之二“重点研究方向”中的分类填写,如申报基础教育“依法治教研究”类课题就在此栏填写“基础教育1”,申报职成教育、高等教育课题以此类推,申报自选课题者则在此栏填写“自选课题”。如确实有必要,“课题主持人”可以填两人。

4.“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分省、市两级,在□打“√”,然后分以下几种情况:a.主持并已结题;b.主持但未结题;c.参与研究;d.未参与研究。申报者只须在“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栏“□省  □市”后填上序号“a、b、c、d”即可。“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栏须如实填写主持或参与研究的一至二项课题名称、课题级别及完成情况,未参与任何课题研究者如实填写“未参与”。

5.《申报评审书》中“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和《申报评审活页》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第一主持人

焦晓骏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67.04

行政职务

校长

专业技术职务

中学高级

研究专长

教师教育

最后学历

研究生

最后学位

博士

电    话

139****9601

工作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

e-mail

139****9601@163.com

通讯地址

苏州工业园区剑科街9号

邮政编码

215121

第二主持人姓名

宋黎民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70.5

行政职称

科研处主任

专业技术职务

中学高级

研究专长

教育、教学研究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电   话

139****5621

工作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

e-mail

499****41@qq.com

通讯地址

苏州工业园区剑科街9号

邮编

215121

﹃十三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

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

□省  r市       b

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

主持省教育学会课题“以脑为导向的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待结题

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论文或论著(限填10篇)

论文或论著名称

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的报刊(或出版社)名称及日期

探索以自主与智慧为特质的语言学习

2014年第4期《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noc让支架式英语课堂更灵动

2015年第3期《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10-13岁学生攻击性行为矫治案例与分析

2015年第8期《基础教育参考》

推进“翻转课堂”需要更多理性思考

2016年5月《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本课程再构

2017年2月《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

退任中层干部管理的有效机制探索 

2017年11月《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

基于脑的学习策略优化

2020年1月《江苏教育》

 

 

课题组核心成员(不含主持人,限填10人)

姓名

工作单位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

课题组中的分工

丁永清

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

高级教师

教师发展

教师培训

李幸明

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

高级教师

教学管理

信息搜集

徐艳

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

一级教师

德育管理

家校联系

朱俊来

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

高级教师

教学管理

课堂实践

周敏

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

一级教师

综合研究

综合整合

华俊萍

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

高级教师

教师发展

校本培训

苏志芳

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

一级教师

心理、家庭教育

校本课程开发

张琼

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

一级教师

课堂教学

成果整理

龚虎

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

高级教师

课堂教学

后勤保障

丁志国

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

一级教师

课堂教学

资料收集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课题的核心概念为“大脑友好型学校”“学校生态”。

“大脑友好型学校”:

教育实质上就是在建构人的大脑(韦钰,2016)。所谓建设“大脑友好型学校”,即在遵循脑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对学校课堂教学、学校活动、文化氛围、师资培训、家校沟通进行系统设计,通过实施舒缓精神压力、培养积极情绪、发掘意义关联、重视睡眠与运动等与大脑深度契合、优化学习成效的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品质,实现教育教学的生态化与可持续性发展。

“大脑友好型学校”,其基本主张为:聚焦“双减”,基于区域“适合教育”“教智融合”举措,立足于在学校层面,从“重新定义幸福”、“重新定义学习”、“重新定义学校”的视角出发,抓住学生发展过程应予关注的“环境、情绪、运动”等几个关键点,结合脑科学及神经教育学研究的前沿成果,致力探索基于脑、适于脑、促进脑、发展脑的“大脑友好型学校”构建。

 

“学校生态”:

学校生态是指一所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状态,即“教育生态”。教育生态观是“生态平衡”与“生态和谐”概念在教育上的移植、借用,其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强调教育的持久性、连续性、可再生性发展。教育生态观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施策略。本课题中的“学校生态”是在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观照下,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是将生态学思想与理念运用到教育中,构建和谐、宽松、愉悦的教育环境,通过课堂教学、学校活动、家校合力等途径,促进孩子全面地生态化发展,使之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素养等等。

 

教育者只有正确认识脑的运作方式和孩子认知发展规律,才能真正读懂学生。我校建于2018年,因重视师生户外运动被媒体誉为“一所会跑的学校”。创办伊始,学校确立了以“教育神经科学”为指导,以关注脑的研究课题为抓手,将“益智”作为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推进“以脑为导向”的教学(btt)实践,创生特色生本课程,积极构建“关注脑、滋养脑、发展脑”的学校生态体系,致力“大脑友好型学校”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脑科学与教育”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1.国外研究概况

(1)20世纪初至90年代

脑科学是以人为本的科学,脑科学的发展促进着人类智慧与才能的提升。将脑科学与教育相结合进行研究,是当前世界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和潮流。19世纪人类才真正开始科学的认识脑。60年代美国神经生理学家斯佩里及其学生加拉尼加,进行了著名的“裂脑实验”,提出了大脑两半球功能分工说。70年代后期奈德·赫曼将斯佩里和麦克莱思的有关脑研究的理论合二为一,提出了全脑模型说。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结构说,这对单一教学产生了剧烈震荡。

(2)20世纪90年代至今

90年代至今近十几年,脑科学的重要性受到国际上的高度重视,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成果层出不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凯恩夫妇1991年出版了他们的力作《创设联结:教学与人脑》。从此掀起了把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的热潮。2002年,日本科学省研讨会提议大力开展脑科学和教育研究,把脑科学研究最新成果广泛应用于幼儿教育、青少年学习。

2.国内研究现状

1997年我国正式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脑科学研究中心”,把记忆与注意及其脑机制作为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

2000年教育部在北京师范大学建立了“认知科学与学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1年韦钰院士在东南大学发起成立了学习科学研究中心。

2005年国家科技部在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认知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脑的学习功能与生理机制的学习科学研究受到了重视。

我国相关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不少教育研究者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吸收国内外的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跨学科的研究设想,力图使大脑研究走进学校、走进课堂。

 

学校(教育)生态”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1.国外研究概况

国外的教育生态研究发展迅速,而且有着多方面的研究。早在 1966 年,美国教育学者阿什比(ashby e)就已经提出“高等教育生态学”(ecology of highereducation)的概念。克雷明在其著作《公共教育》中探讨了教育生态学问题。1978 年他发表了《教育生态学中的变革:学校和其他教育者》一文,进一步阐明了其教育生态学见解。他认为,“生态学是有用的,因为它强调联系,教育生态学的方法就是把各种教育机构与结构置于彼此联系之中,以及从与维持它们并受它们影响的更广泛的社会之间的联系中来加以审视”。

到80和90年代,生态化教育研究不仅范围更加拓宽,而且向纵深发展。华盛顿大学的古德莱德则侧重于微观的学校生态学研究,首次提出学校是一个文化生态系统(culturale-cosystems)的概念。生态学家鲍尔斯深入的研究了微观的课堂生态和宏观的教育、文化、生态危机等教育生态问题。

国外关于教育生态学的研究为我们看到教育生态提供了新的视角。无论是克雷明还是埃格尔斯顿都提倡从教育系统之中各个要素入手去探求他们彼此的关系,进而促进各个要素的发展,要动态的,联系看待教育的发展。

 

2.国内研究现状

在教育生态的研究方面,我国也做出了不少的努力。20 世纪 60 年代,以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方炳林的《生态环境与教育》为开端。之后,李聪明所著的《教育生态学导论》以台湾教育现实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学原理对各种教育问题进行了反思。

大陆学者对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始于20 世纪80 代末90年代初。1990《教育生态学》是我国第一部教育生态学著作,以后关于“教育生态”研究的著作及论文陆续问世。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的吴鼎福所著的《教育生态学》借用了许多生态学理论、概念和术语,具有浓厚的生态学色彩。吴鼎福先生作为环境问题研究者来研究教育生态问题,由于他有深厚的生态学知识基础,还能够在教育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中灵活运用这些生态学原理。

1992 年任凯、白燕两位作者出版了专著《教育生态学》,该书运用生态学理论分析了教育现象。

华东师大的范国睿于 2000 年出版了专著《教育生态学》,该书较前两部作品有所深化。

研究评述:

尽管国内外目前研究者对“适于脑”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关注度,对“教育生态”的关注度也较高,优化教育生态逐渐成为新时期学校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但总体而言,“适于脑”的教育教学还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和设想阶段;“教育生态”研究对教育问题的分析缺少生态学分析和探究,很难将问题与生态观达到有机结合,对生态学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显得薄弱,深度不够,大多只是停留在表面研究,缺乏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将“脑科学”和“学校生态”二者融合起来,进行跨界的、更加系统的“大脑友好型学校”建设的实践探索,目前尚属空白。“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既是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规律,也是教育应承担的基本使命。由于每一所学校所处自然环境不同,自身发展水平不同,其所面临的教育生态问题也就存在着差异性和特殊性。从学校教育现状出发,科学运用脑科学研究成果,正确认识和把握学校教育生态的内在联系、本质和规律,改变与新时代不相适应的理念和方法,形成有效运转的教育生态管理机制,是学校新时期发展中必然面临的一项使命。

研究价值:

教育既是立足当下,也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学校教育应当从两个方面主动适应变化,积极促进变化。一方面要主动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学校自身的教育生态”。未来的15年里脑科学领域必将迎来飞速的发展,势必会对未来教育带来更为深远的影响和挑战。教育需要利用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从经验判断走向实证研究。脑科学对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对脑科学的期待两者是融为一体的。教育要遵循脑科学的规律,也要遵循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大脑友好型”学校生态建设行动研究,融合“脑科学”和“学校生态”研究成果,内涵是遵循规律,回归本真,在探索“脑·育”融合的道路上以工具、数据为媒介,以改进课例研究为载体,以学科主题研修为“引擎”,在课程建设和课题深度研究中推动脑科学与教的有效融合,营造一个学校内部的生态教育环境,从而培养出个性、尊重、平等、合作、主动、创新的学生来。

1. 在脑科学视域下,对学校管理、家庭教育、学科教学等方面进行反思、探索,形成文献绽述、案例分析、系列课程、论文论述等可视化成果;

2. 在专家指导下,以中小学生强化户外运动与改善认知能力的相关性为主题,形成有研究价值的分析报告;

3.进一步提炼“环境决定品质、情绪提升学力、运动改造大脑”的理念和做法,形成系统的成果材料,就“大脑友好型学校”学校生态建设为主题,向行政部门提交相关的实验报告,在区域内予以推广。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的目标:

“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既是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规律,也是教育应承担的基本使命。本课题研究旨在从“脑科学”与“教育生态”两个领域入手,将“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与“教育生态”优化真正地融合起来,遵循学生大脑认知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拓展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育、教学新路径,追求最适宜学生发展的学校教育生态。通过创生对脑友好的硬件设施和人文环境,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联手家庭教育等行动,科学地认识和利用大脑,最大程度地优化学校生态,赋予学校教育教学全新的意义,以达到科学开发大脑的目的,实现学校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规则的尊重以及美好未来的向往。同时迅速形成鲜明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扩大学校区域内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研究的内容:

1.“大脑友好型学校”的生态环境创建研究。环境是大脑的发育的基础。不断完善和改进学校(主要是教室)的硬件设施和人文环境,注重学校文化、尤其是文化精神建设,形成“教师、学生、学校”的三维体系,促进师生关系和谐、愉悦、健康发展。

 

2.“大脑友好型学校”的课堂框架创新研究。以脑科学研究成果为导向,借鉴国外相关实践经验,结合区域“适合教育”“教智融合”背景与青少年的生理特征,充分考虑其应用途径,探索 “适于脑”的课堂教学策略。

 

3.“大脑友好型学校”的生本课程创生研究。搭建“学生运动阶梯”,进一步发掘学生潜能,培养阳光心态,促进健康成长。开发丰富的基于学生兴趣爱好、源于社会生活实际、指向快乐健康情绪的“脑·育”序列化校本课程,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注重学生的情绪管理,逐步形成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决策、规划、开发、实施和管理学校课程的建构方式。

 

4.“大脑友好型学校”的校本进阶训修研究。大脑友好型学校的建构离不开一支理念先进、践履笃行的优秀教师队伍。通过专家导引、个人研学、校本进阶修训等途径,打造一支优秀的深谙教育脑科学及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

 

5.“大脑友好型学校”的评价机制建设研究。从教师主导的单一性评价走向学生自评互评、家长社会参与评价,通过不断实践和调查研究,形成以脑为导向的完整、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将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落到实处,构建生态性评价机制。

 

研究的重点:

1、积极的情绪体验。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良好的课程设计、活动设计,积极的身心运动、团队合作,都可以带来更适合认知的积极情绪,促进其主动寻求更有自信、好奇心、挑战性和成功感的学习体验。

2、多重感官刺激的学习。教学活动中多重感官刺激,可以让大脑注意力留存的时间更长,效果更好。一个简单的动作促使血液流动加快,大脑的含氧量明显提升,认知水平迅速上升。对脑友好的方法还有:强化听觉刺激、视觉刺激、知觉刺激等。

3、新颖的、有意义的教学。学习的过程是信息经一个或多个感觉器官进入大脑的过程,学习的目的是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效学习的前提是发掘意义,也就是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意识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吸引大脑更高效学习的方法是发掘关联,帮助学生围绕核心概念形成高阶思维。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

自我分析,明确要点通过文献研究,探究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学校开发与实施的条件,确定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明确研究方向和任务。

专家引领,全员研训结合本校发展规划,确定课题思路,撰写课题报告,邀请专家论证。在此基础上对教师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为课题实施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科学开展,循序渐进组织课题组核心成员讨论制定课题研究的整体计划和阶段性计划,全面推进课题实施研究。

加强管理,不断深化定期组织课题研究活动,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进行阶段性地成果展示、汇报、反思、调整、完善,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全面辐射,整理提高。重视阶段性与终结性的课题研究成果梳理、汇报与展示,在区域内扩大研究影响,邀请专家参加课题研究的成果鉴定,并思考本课题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将课题研究向纵深推进。

研究过程:

1.实验准备阶段(2021.10~2022.2)

总结学校有关以脑为导向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搜集当前国内外神经科学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聘请组建专家团队,细化“大脑友好型学校”项目实施方案,邀请区、市、省教研部门对实验项目进行论证、指导,在此基础上完成研究内容,启动全员培训。

2.实践探索阶段(2022.3~2023.6

根据项目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大脑友好型学校”为主题的学校生态建设和课堂教学与学校管理架建构。一方面逐步优化基于脑的学习策略,开展基于脑的课堂教学研究,举行基于脑的实验课展示活动;另一方面根据项目实验情况,补充经验欠缺,修正理论误差,调整预期方案。在实验动态过程中不断完善实验行为,充实理论内涵。

3.总结提升阶段(2023.7~2024.2)

搜集、汇总、整理“大脑友好型学校”项目实验阶段中的实践经验素材(典型案例分析、典型课堂实录、专题性研究总结报告)和理论材料(实验人员的专题论文)等,进行分类概括、综合提炼,形成系统的成果材料,递交专家鉴定。

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行动研究法

3.观察研究法

4.课例研究法

5.经验总结法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教育的本质就是获得智慧、获得幸福感。如果仅把教育看作是对知识的认知,那就偏离了教育的初衷。”随着大脑研究技术的创新,脑与认知神经科学更是获得了飞速发展,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重要的促进和改变。随着教育的迅猛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深入,必然会对学校育人模式和课堂教学活动等学校生态建设产生更大的影响。倡导以脑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构建“大脑友好型学校”教育生态,可以探索一条更科学的教育之路。教师在探索、认识、发现、实践“基于脑、适于脑、促进脑、发展脑”的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理解韦钰院士的“学习的本质是生物意义上的改变”、“教育实证研究的基础是对脑的研究”、“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素是实证性教育研究方法的确立”经典论述,积极参与到以脑科学为基础的实证教育研究中来。

 

可能的创新之处:

适应学校生态和教育发展趋势,重视脑科学与教育生态融合的新型理念,致力建设“大脑友好型”学校,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实践行动研究,和当下倡导“‘双减’助力教育良好生态”高度契合。

1. 遵循学生大脑认知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积极主动地生态化发展。

2. 帮助家长优化家庭教育观念,将对孩子的兴趣点从学业成绩、成长焦虑转移到健康习性、健康饮食、积极情绪、良好关系、适度压力上来,改变不良的教养方式与不良的亲子关系,为学生发展提供更适合的家庭环境。

3. 重视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传播“学习是情绪导向而非逻辑导向”的理念,在深化以“大脑友好型”的生态教育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开发有关家长、教师、学生的情绪管理课程,如“好情绪成就好学生”系列课程、师生冥想课程等,为学生身心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学习社会与情绪技能,不仅能更匹配“双减”政策下整个社会各层面的需要,更能突出我们教育的初衷与根本。

 

 

 

 

 

 

 

 

 

(6)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脑认知科学和教育生态等研究成果综述

文献综述

2022年3月

“大脑友好型学校”生态环境创建

环境展现

2022年12月

“大脑友好型学校”课堂探究案例

案例研究、

课堂展示

2022年12月

“大脑友好型学校”校本活动创生

活动展示

2023年6月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报告、论文

2023年6月

最终成果(限3项)

课题结题报告及相关论文

报告、论文

2024年2月

“大脑友好型学校”课堂教学研究案例

案例汇编

2024年2月

“大脑友好型学校”校本课程

校本教材

2024年2月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一)研究基础

1.近三年来,在脑神经科学指导下,学校围绕“环境决定品质、情绪提升学力、运动改造大脑”三个关键点,积极做好常规管理、文化培育与课堂改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一定的办学共识。

2.学校申报了“十三五”省市多项课题,以“激发脑力”为教学主张,初步提炼了“温暖、灵动、重体验、重思辨、重效率”的课堂教学特征,固化了“营造情绪氛围、设计学习体验、延展新旧联结”的基本教学策略。课题研究成果之一《基于脑的学习策略优化》发表于《江苏教育》2020年第1期。

3.学校积极践行“运动改造大脑”的理念,倡导阅读、运动,大力推行“滋养脑”的校本活动有关“基于脑”的教育实践得到《当代教育家》、《江苏教育》、《苏州日报》等媒体的关注。办大脑友好型学校成为师生参与、家长关心、社会关注的教育改革实践项目。

(二)保障条件

1.制度保障

学校有完善的教学、科研管理制度,能建立和健全教科研档案管理,做好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数据收集、积累和整理工作,保证实验成果的质量。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中,还专门制定了有关教育科研考核奖励条例,从管理机制上保障本项目的顺利实施。

2.师资保障

学校目前181名在职老师中,区级以上学科荣誉称号者40多名,其中学科带头人20多名,特级教师1名,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师年龄结构合理,教师团队协作能力优秀。

3.基础保障

学校于201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办学理念站位前沿,教育氛围较优,近三年的相关课题研究基本聚集于脑科学,对推进“大脑友好型学校”改革项目充满信心。学校也能为项目研究提供充分的经费保证,包括研究资料的添购、外出培训、专家指导、成果推广等。

三、课题主持人所属部门(单位)意见

 

本部门(单位)完全了解省、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十四五”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同意申报。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焦晓骏

2021年  11 月 2  日

四、课题委托管理部门意见

县(市、区)管理部门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高校、大市管理部门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五、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