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美育背景下地域文化与小学美术课程整合探究》研究方案-j9九游会登陆入口

《新美育背景下地域文化与小学美术课程整合探究》研究方案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03 16:28:39 浏览次数: 次 【字体: 】

课题名称  新美育背景下地域文化与小学美术课程整合探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版指出:“地方美术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各地区的美术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教师应该努力做好开发工作。”我们所用的人美版美术教材在整体编排上都能注重联系学生的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注重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弘扬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但在使用过程中,笔者发现对于地域文化资源这块内容若非本地文化资源,很难与学生产生共鸣,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其次,虽然苏州拥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但许多文化内容是学生没有生活经验接触过的,他们无法理解文化背后的内涵及精神。鉴于以上所述,我们将立足学生学情及小学美术教学的特点,充分整理和挖掘苏州地域文化特色,进行此次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关于本课题的关键词为“地域文化”和“课程整合”。关于“地域文化”,小学阶段不同于中学,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极强,教师的生活阅历与知识、能力结构和时代环境极大的影响着学生对文化的喜好,因此,只有教师树立文化自觉,不断丰富自身对于地域文化的认知,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以研究者的角色审视、选择与编纂文化,通过研究将有利于地域文化理解与传承的资源引入,才能使学生站在更高的文化层面上理解地域文化,真正实现地域文化的启蒙与初步理解的目标。关于“课程整合”,新美育背景下,强调人文艺术学科的搭建与发展的特殊性,应该摆脱既有的固化教育模式,明确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法。一节课的时间和容量有限,地域文化的内容又十分庞杂,教师必须对同类课程进行整合或采用多课时的单元化教学方可实现。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为了解该课题的开发状况,笔者在 2021 年 8 月 23 日于知网平台进行期刊论文检索,结果显示乡土资源利用于美术教育期刊论文 357 篇。数据表明,在美术课程上对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比过去已逐渐成为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新趋势。国内有许多的著名美术教育家,如尹少淳、钱初熹、钟启泉等等,他们对地域文化的开发利用都秉持着支持的态度,并有著作说明了关于地域文化开发利用的价值。

国外小学美术教育也有改革之举,如 1998 年日本文部省公布的《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中指出“各年级的‘b 鉴赏’的指导,与儿童、学校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利用地域的美术馆等。”;在印度的中小学,在视觉艺术课程纲以环境为主题课程的章节内容中,倡导学生要积极关注人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作品的绘画要积极抒发对地域文化的情感。将地域文化转换为美术课堂教学资源为我所用,又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大多数论文停留在地域文化遗产以及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的探讨,关于地域文化与小学美术课程整合的具体教学实践研究较少,侧重点均在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关于如何将地方课程与小学美术更好地进行科学化、专业化地整合的相关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还存在不足,缺少对“苏州地域文化与小学美术课程整合的教学目标”、“如何实现苏州地域文化与小学美术课程整合的有效教学”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论述,缺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深入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多为研究者自身的经验总结,缺少系统的、强有力的理论与实践支撑,但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

二、本课题研究价值

融入苏州地域文化的课程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利平台,提审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首先,苏州地域文化本身是属于文化类范畴,促使学生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各类形象、美术作品,认识苏州地域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提升地域文化认同感。其次,由苏州地域文化延伸出多元化的视觉形象,以图片或实物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对艺术作品进行图像识读,提升审美品位。再者,在苏州地域文化美术单元课程整合实践中,鼓励创意构思与实践探索,实现美术作品的创意实践,塑造出与现实生活相符的功能与审美要求的美术创意表现,在塑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部分本土的优秀文化资源被人们遗忘。为了加强对地域文化的保护力度,提高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利用小学美术教育做好本地文化的渗透和普及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自觉投入保护地域文化的行动。将苏州丰厚的文化底蕴内化为丰富的人格内涵,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创新之处

第一,多数研究者认为将地方特色融入课程中,重点在于弘扬中国文化,其宣传性大于实践性。而本文力求体现新美育的要求,通过教学环节的具体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使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学生更具感染力。

第二,本文将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全面的研究论证如何将地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程中,力求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教学应用思路。

第三,本研究将以实际的教学案例来验证理论的可行性,对于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会提出具体的j9九游会登陆入口的解决方案,并再次付诸于教学课堂中前测、后测对比,这样才能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实现地域文化与课程的有效整合,真正做到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

 

(四)理论依据

近年来我国加了对地方艺术的保护,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和推广传统文化。从教育的角度看:教育部最新修订的《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有对于文化传承的要求。仔细研读文件可以发现,课标中一直强调美术课程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课标中还提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关注文化与生活,以此为基础培养创新精神。

在翻阅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论是民间美术或地方艺术都有不少教育人士尝试将其与中小学美育相融合。但大多都浅尝辄止,甚至纸上谈兵,很少有切实可行的方案。该研究旨在实践与理论结合,对教材进行整合和改编,以求能让地方特色渗透进美术教育教学中。

 

 

(五)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本课题尝试将苏州地域文化资源与小学美术课程的内容相整合,希望能够提升小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也希望美术课能够与其他科目更加融合,相辅相成,使学生能从中获得更多知识,增添对自己家乡的归属感,同时也能够把优秀的文化资源更好地传承下去。

第一,梳理地域文化发展历程与文化脉络,论证地域文化资源进入学校美术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核心价值。

第二,探明苏州地方美术资源与小学美术课程整合相关课程与教学实施的现状,分析苏州地方美术资源与小学美术课程整合在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对地域文化传承相关教师工作坊的教学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借鉴其经验。

第三,寻找理论依据,为开发具有广度和深度的小学地域文化文化课程构建理论基础。开发若干个地域文化传承美术教学案例,期望总结出苏州地方美术资源与小学美术课程整合相关教学经验与有效教学模式。

二、研究内容与重点

1.苏州地域文化与小学美术课程整合的总体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欣赏传统文化相关作品中的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了解本土文化的历史、风俗、其中吉祥图案的内涵和寓意,并用语言或文字进行简单描述。学习传统纹样,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形式原理,进行纹样设计并装饰生活。观察与分析传统工艺品的用途与造型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工艺制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传统文化的来历,在了解传统节日的过程中了解手工艺与生活(民俗)、传统文化的关系,加深对于文化的理解。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有主题的传统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实物展示等方式,感受传统工艺的质感与文化。通过与学校、社会、家校合作等方式学习本土传统文化在与父母、伙伴分享成果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形成热爱地域文化的积极态度,促进对本土传统文化理解与传承。确立文化自信,建立起学生深厚的民族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并拥有包容多元文化的态度。

2.苏州地域文化与小学美术课程整合单元化教学实践

王大根教授在其《小学美术教学与研究》一书中提到:“一节课的时间和容量有限,三维目标不可能在一节课里全部实现,比如较完整的美术创作、研究性学习、较深刻的情感体验、良好学习或工作习惯的养成以及某种价值观的产生等,必须采用多课时的单元化教学方可实现。”也就是说,要真正全面落实三维目标必须建立单元意识,以多课时的教学单元为单位,系统而全面地设计教学,保证学习体验的深度和连贯度。

3.苏州地域文化与小学美术课程整合实施对策研究

因为小学阶段不同于中学,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极强,教师的生活阅历与知识、能力结构和时代环境极大的影响着学生对文化的喜好,因此,只有教师树立文化自觉,不断丰富自身对于地域文化的认知,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以研究者的角色审视、选择与编纂文化,通过研究将有利于地域文化理解与传承的资源引入,才能使学生站在更高的文化层面上理解地域文化,真正实现地域文化的启蒙与初步理解的目标。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学会学习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和追求,完整的主体性并不仅仅指内在的心灵,主体性必须是心灵与身体的统一,身体主体性是完整主体性的前提和基础。用身体来感知,用身体来思考,用身体来行动的具身认知更加贴合小学生参与性、直观性、趣味性、创造性的学习特点。因此,在进行地域文化与小学美术课程整合教育教学时应采用具身性的教学方式。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与过程

本研究按以下思路进行首先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研究方法,探明苏州地域文化资源与小学美术课程整合的实施现状与问题。然后,对小学学段的学生进行分析,得出该阶段学生的学习特征,对专家学者的相关教育思想进行分析,梳理出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与文化相关的内容并进行分析,对人美版美术教科书中的地域文化课例目标进行梳理和分析,归纳出小学美术教科书中的相关目标要求;最后总结出苏州地域文化与小学美术课程整合的教育教学实施目标。接着,参照设定的目标,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长期的单元化教学实践研究最后,在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出苏州地域文化资源与小学美术课程整合的有效实施对策。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研究初期需要调查大量文献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苏州相关地方特色,确保文化传播的准确性以及多样性。

2.比较分析法

在资料不多还不足以进行实践研究时,比较分析法更具价值,康德说“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例如在横向比较时,可以思考如何将不同的地方艺术融入同一学段的课程中。在纵向比较时,主要尝试如何在学龄增加的同时能更深入的了解地方特色的内涵。

3.教育实验法

立足于不同班级,通过不同教学形式对比学生学习的变化,找到适合不同学龄段美术素养发展的方案

 

 

 

 

 

(七)预期研究成果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阶 段 成 果(限填5项)

新美育背景下美术教学的探究

论文

2022年8月

冯湘菱

苏州地域文化与小学美术课程整合的教学目标设定

论文

2022年9月

邓雨彤

苏州地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

2022年10月

黄芳

苏州地域文化与小学美术课程整合实施对策研究

论文

2022年11月

蔡梦婷

作品集

作品

2022年12月

冯湘菱

(限填3项)

最 终 成 果

苏州地域文化与小学美术课程整合单元化教学实践探索

论文

2023年6月

冯湘菱

美术教学单元化教学设计

论文

2023年9

邓雨彤

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2023年12月

冯湘菱

(8)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研究力量。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保障条件。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一、研究力量

邓雨彤,1996年生,大学本科,二级教师。2020年5月《陶行知理论在小学生美术创造力的运用》在全国美术教育学科教学成果展中获一等奖,2020年9月《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小学生美术创造力培养的运用》在行知杯征文活动获二等奖,2020年12月《灵动与创造 叩开孩子的心扉——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渗透于小学美术教育的过程中的研究》在苏州市教育学会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奖,2019年12月在区中小学新上岗美术教师会课评比中获二等奖。2020年5月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大展中被评为模范辅导教师特等奖,2020年3月在“学科德育精品课程”评比中《防疫海报我来画》课程获二等奖,2021年1月《演电视》教案在市优秀教案中评为三等奖,2020年12月在区同心圆共同体教学活动中开设公开课。

黄芳,1998年生,大学本科。2021年10月《论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中国教师报刊上发表,2021年7月在区庆党一百周年书画展评中获美术一等奖,2021年6月区小学综合实践基本功二等奖,2021年5月获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8年版画作品入选合肥双年展“华信智源”杯艺术大展。

蔡梦婷,1996年生,教育学硕士,2021年获全国中小学生幼儿优秀美术作品大展模范辅导教师特等奖,2021年参加区绘本创作大赛获奖,2021获校教学七认真考核优秀,2020年撰写硕士毕业论文《初中手工艺文化教育传承有效教学研究》,2019年参加“非遗传承与基础美术教育的使命”国际学术研讨会。

二、研究基础

1.尹少淳《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胡知凡《全球视野下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3.肖立军《新美育实践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21.1

4.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士实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11

5.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中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设计指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7

三、保障条件

我校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学校为了便于教师们相互学习,实行集体备课制,并为每个组配备了相关的专业理论书籍,这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障。本课题的研究成员,学历为本科或研究生,平日里大家都积极撰写论文,参加各项论文评比活动或期刊发表,其中还有老师参与过教辅用书的编写工作。各位老师所教年级均不相同,有利于开展本课题中横向单元课程整合板块研究,这也是本课题的创新之举。学校十分注重学生的美育素养,提倡学科要有特色发展,为每位研究成员都提供了专业教室以便于发挥他们的特长,这也为课题的顺利开展研究和实施提供了硬件支撑。  

三、管理部门意见

(一)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是否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是否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否保证做好课题管理工作,提供研究经费并创设其它研究条件。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二)区教师发展中心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