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特刊|老班的“心”故事——孙晔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4-24 09:10:56 浏览次数: 次 【字体: 】

菩提无树  因爱生根

孙晔,二级教师,多次被评为“校先进个人”“校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文明班级”。

教育是场马拉松,我的孩子们,你们只管慢慢长大,我会放慢脚步陪你们一起爬,陪你们去看这个世界,最后看着你们走向自己想要的人生。

6e2384550c87413aac12833466c6611c.png

“我有点害怕...”

暑假的最后一天,当晚十点多,小哲妈妈找我说孩子暑假作业没完成,怕被老师批评,不敢来学校。

在和妈妈交谈之余,我了解到孩子其实暑假做了很多自己的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执行,至于作业没完成,实属意外。电话中,我安慰他:“小哲,没关系的,孙老师不会批评你,你有自己的规划和节奏,也有属于自己的进步和成长,现在出现问题,我们一起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就好。”安慰之后,小哲看似已经没那么害怕了,但我没想到,这颗名为“害怕”的种子,悄悄在小哲心里扎根了。

“我们之间有道墙...”

刚开学的那几天,小哲正常到校上学,然而他似乎比以往更沉默寡言,似乎与周围的同学间隔了一道透明的墙,无论同学们找他聊天,还是找他玩耍,他一概不睬。

借着请他帮忙搬作业,我和小哲有了单独相处的机会。“下课了怎么不和同学去玩儿呀?”“你是不是身体不太舒服呀?”“作业上遇到什么困难了吗?老师来教教你好吗?”……一连串的关怀,换来的是他的沉默不语。低垂的脑袋伴随肩膀的起伏,无声的泪水一滴滴划过脸颊落在地上,我感觉,我们之间似乎也有道墙。

我和他父母及时反馈了信息,到家后的他,同样没有理会关切的眼神和期待,只抛下一句“反正你们都不愿意听我说的”就进了自己房间。原来,这道墙,也竖在孩子和父母之间。

“潜意识中的害怕,总要找一个出口”

一天,小哲起晚了,心中的负面情绪一下子爆发出来,不愿意来学校。无论我们怎么费劲心思,绞尽脑汁,他总是蔫蔫地抗拒着。提到“上学”,他觉得学习毫无意义,会胡思乱想同学在背后议论自己,会觉得付出再多努力,也无法得到大家的认可……似乎只有在家里,他才能找到让他心情放松的“出口”。

“用心培育,静待花开”

作为班主任,这是我最担心,也是最不愿看到的,但事实是它已经发生了,那么我就该作出最优的应对措施:

1. 专业的指导——学校与家庭是孩子成长最有力的支持系统,面对突如其来的转变,我先做改变,积极向学校心理老师求助。在交流中,我了解了,如何做一个“情感的容器”,承接孩子的需求,让他感受到我对他的关爱。我决定给他一段休息时间。一方面向学校汇报了情况,一方面对他在家所做的任何努力,自己看书、写作业,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都一一给予肯定,不断标亮他的优点。

2.专家的介入——我建议孩子的父母向苏州市未成年人指导中心进行专业咨询,让熟知未成年人心理专家和孩子进行定期的沟通、疏导,以解开孩子的心结。父母是最爱孩子的人,他们认真照做,拨打热线,也在行动上积极改变。他们的变化比我更大,他们开始揣摩孩子感受,用心去听孩子的心声,房间的门慢慢打开了。

3.专程的关怀——在孩子居家期间,我每周都和家长保持联络,汇总整理好每周语数外的学习任务,及时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定期家访。孩子的内心其实是积极向上的,从开始完成一点点,再到完成多一点,中间有反复,我和家长并肩作战,彼此支持,稳固联盟。我们践行:温和坚定。

“努力终有回报”

付出的努力,终是有所收获的。如我们所愿,小哲回归了。

为了让小哲能安心地在班里学习,我与任课老师协商好,每次看到他做的好的地方,都毫不吝啬地表扬,他的作业本上也经常出现各科老师对他的赞赏与鼓励。我也找了他的几个好朋友,让他们平时多和小王聊聊天、玩一玩,让他的内心放松下来。看着现在小王能在课堂上认认真真听课,能和同学快快乐乐玩耍,作为班主任,我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我想,他的父母一定比我更开心。

后记

菩提本无树,小哲的转变,离不开学校、老师、同学、家长等各方面的努力。

我常想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爱的教育”?现在,答案不言而喻——是父母的陪伴与尊重,是老师的理解与包容……在对孩子这件事上,我们细水长流,不争朝夕。

路漫漫其修远兮,班主任这条路,我仍需上下求索。

d063fe6a67f44650bb7d29525066edf5.png

一审一校:苏志芳

二审二校:周   敏

三审三校:丁永清

分享到:
×
网站地图